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尊敬的各位家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为人们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各种网络诈骗犯罪的行为也层出不穷。网络诈骗的特点:辐射面广、隐蔽性强、案发率高。诈骗方式花样翻新,受害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诈骗分子的陷阱当中。为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特别提醒广大师生、家长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方便广大师生、家长及时了解掌握识别不法分子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手段和伎俩,现将常见的几种诈骗手段归纳如下: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并向受害人出示虚假证明材料,要求受害人根据电话指示对银行账户进行操作并要求受害人保密,受害人往往会因为心里害怕,就抱着花钱消灾的心理,从而上当受骗。
当前常见的 6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01
冒充公检法诈骗
02
网络贷款诈骗
03
网恋诈骗
04
刷单诈骗
05
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
06
QQ(微信)冒充老板(亲友)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社会公众应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时核实。
不转账: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挽回损失。
总之,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
图片:梅晓雄
编辑:黄菲霖
一审:李成斌
终审:黄飞跃
![]() |
![]() |
![]() |
![]() |
![]() |